通知公告 更多>>Notice

友情链接 更多>> Link

当前位置: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农科院介绍

  •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48年,具有70余年的科研历史。是一个以农作物、牧草育种,畜禽良种培育和农牧业技术集成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为主的公益性农牧业科研单位。现有在职职工2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员34人,副研究员58人,博士后1人,博士10人,硕士75人。下设综合处室4个,专业研究所16个。在赤峰市松山区、喀喇沁旗拥有办公、实验、试验示范基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建有南繁基地,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中国草都”核心区建有牧草试验示范基地。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现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赤峰谷子遗传育种研究室、赤峰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牧草、糜子、大宗蔬菜、荞麦综合试验站建设任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国家级星创天地,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杂粮、向日葵育种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高粱、绿豆、荞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单位,赤峰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十二五”以来,育成并通过国家、自治区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74个,获得国家级优质米品种15个,获得国家、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励,自治区、赤峰市科技进步奖励成果38项,获国家专利28项,制定地方标准44项,发表SCI论文9篇,核心期刊210篇,编写专著23部。荞麦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连续两年被农业部列为100项和50项主推技术;育成了系列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赤优金谷(全国第一个抗除草剂黄苗品种)、峰红4号(全国第一个抗除草剂优质米和红谷品种)、赤谷K1(全国第一个抗除草剂优质米品种)、赤谷K2、金苗K1(用户称之为高端品种之中的标志性品种)、赤谷20;育成的帚用高粱新品种“赤笤102”,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脱贫1号”;首次发现了世界性新纪录病害—桔梗匍柄霉叶斑病,首次发现了西伯利亚龟象危害荞麦。与数十家企业合作转化科研成果,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等10余省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在技术服务方面,利用DNA指纹鉴定技术,开展玉米、向日葵等作物品种的真实性、纯度、一致性、特异性鉴定,为作物育种和新品种区域试验、品种审(认)定,种子市场监管、品种权保护等提供服务。推广胚胎移植和同期发情技术,并引进杜泊种公羊对本地肉羊进行纯繁和杂交改良。每年利用胚胎移植和同期发情技术改良肉羊1.5万只以上,其中杜寒杂交平均受胎率82%、产羔率达到220%,杜蒙杂交平均受胎率78%、产羔率达到130%。同时,建立设施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中控室,开展植物病虫害远程诊断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面,1人当选十九大党代表、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当选自治区党委委员、自治区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人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1人当选赤峰市人大常委;1人当选自治区人大代表;1人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赤峰市特别贡献奖;2人获赤峰市中青年科技创新奖;3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培养工程”二层人选;6人被赤峰市总工会授予赤峰市劳动模范;17人被赤峰市委组织部评为人才培带人;5人被评为赤峰市科技工作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园建设为契机,继往开来,秉承“开放办院、服务立院、创新兴院、转化强院”的理念,坚持党建示范引领,强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撑地区产业发展,全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主办单位┃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电话:0476-3996201      蒙ICP备06003799号-5 公司地址┃赤峰市松山区科研路2号    E-mail:pinzhichifeng@sina.com
网站设计·版权所有·冒仿必究